丹东宝山寺,宝山寺原名天后宫,俗称娘娘宫,也称妈祖庙(中国人的海神庙),位于丹东市区天后宫街96号,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元宝山公园内。该寺始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年),是由当时艚船会为保海上渔商船安全而建。年,一位佛教居士迁至天后宫后改称宝光寺,是丹东市城区修建时间最早、占地面积最大、规模最为宏伟的寺院。清光绪八年(公元年)十二月,光绪皇帝曾亲颁匾额给宝山寺,使其影响力日益远播。但建国后该寺一度被毁弃,并没有成为丹东旅游事业的一环。直到九十年代,该寺才得以重建,并成为元宝山公园中的一处历史文化景观。丹东:元宝山“宝山寺”宝山寺原名天后宫,民间俗成娘娘宫,与我国沿海一些城市以及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着一位神女:宋代福建蒲田县贤良港出生的林默。传说她自幼聪慧,15岁便精通医理,为人治病,并决心终生行善济人。她熟谙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工和渔民。据说她还能观察风云变化,预知天气,告诉船民是否可以出航,保护了渔舟、商船的安全,被人们尊称为神女。在她死后便被民间奉为神抵,立祠供奉,尊称妈祖。以后又经宋、元、明、清各代朝廷敕封,加封天妃、天后,列入祀典,成为华夏文化信仰中的海神。因此,宝山寺的前身可以说是丹东地区的一座海神庙!丹东:元宝山“宝山寺”宝山寺的前身天后宫作为丹东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由艚船会为祈求海上的平安而集资修建的。也见证了清末以来,丹东艚船业的发达。据闻在当年,每逢农历3月23日(天后圣母诞辰日),当时的天后宫都会举行盛大庙会,全天致祭,川流不息。天后宫戏台前,更是人山人海,观看“酬神戏”。年(清光绪8年),皇上钦赠御匾,致使当时东北最大的妈祖庙——丹东天后宫名扬海内外。年后,天后宫改称为宝山寺。每一座历史文化古迹都是一座城市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发展的孕育中逐渐形成的,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天后宫作为丹东近代海运兴起的见证者,真实、具体地印证了城市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丹东:元宝山“宝山寺”如今,复兴的宝山古刹又恢复了往日的光彩,庙宇香火弥漫,诵经、打坐终日不断,每逢上香拜佛之日,祈福的人群络绎不绝。和元宝山公园一道,助力丹东旅游事业的发展!丹东:元宝山“宝山寺”(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