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李洁开了一家名为“乐和”的家庭式养老公寓,公寓就在九连城镇的大街上。
九连城镇位于丹东市振安区,北依镇东山,地势险要,是古代贡道的必由之路,早在金代,就有了行政建置。因此地有相连的九座古代城址,从明代起,就被称作“九连城”了。明清两代,这里是中朝两国通商要地,开设了互换市场且驻兵戍。
话题再回到现实。
乐和养老公寓不大,最大接待能力也是十来位老人。公寓租的是人家的一套单元楼房,房子在临街的一层,不用上下楼,进出方便。
天气好时,李洁会搬出几把椅子放在公寓门口,搀扶老人坐在外面晒太阳。
我站在进门处喊:“有人吗?”“有,来了!”一位50多岁的女人从厨房里面出来,示意我换上拖鞋再进屋。换鞋时,李洁过来了。
“想了解一下养老公寓情况,看看里面的环境。”得知我来意后,李洁带我去各个房间看了看。
房间内收拾得挺利落挺干净。一个套间内,外间靠墙的两张单人床上,分别躺着两位年迈的老人。“这是老两口。”李洁说,“不是两口子,不会安排混住。”套间里间,住着另外的老人。
如果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住在这里的费用多少呢?李洁告诉我,一个月元,包括吃、住、洗。洗包括洗衣服和洗澡,她不让老人自己洗澡,也不强求家属来公寓帮着洗。
做饭的事,由李洁承担。公寓里的老人不多,做饭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何况李洁喜欢做饭。
乐和老年公寓目前住着11位老人,最大的90岁,最小的50岁。50岁的入住者从小身患重病,虽能独立行走,却没有生活能力。
一位干净且精神状态不错的老人,正坐在轮椅上看电视里的斯诺克转播。我想跟老人交流,我说什么,他只是看着我,却不说话。
我了解到,老人今年刚满60岁,几年前突发脑出血,子医院抢救,花费了近百万元的医疗和护理费用,老人的生命保住了,却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再也无法正常说话。
老人房间的窗台上,放着一盆开着红花的植物,给房间增添了一股温馨气息。桌上的塑料袋里,装着桃和樱桃,那是家属送过来的。
这位老人的家境不错,他的儿女对李洁说,只要能把老人照顾好,他们不怕花钱,只是没时间没精力。
我在查看卫生间时,发现墙上没有安装扶手,显然在“适老”这一点上,公寓的设施还有欠缺,这也是一些基层养老服务机构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
养老公寓也是李洁的家,她在这里工作生活。“老人夜里突然发病了怎么办?”我问了一个最常规也是家属最关心的问题。“打。”李洁回答。
近几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老年公寓似雨后春笋般在基层乡镇兴起,多数为民营性质的。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乡村无数家庭的需要。
九连城镇的面积为55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我没有查到最新数据,年末的户籍人口为2.56万人。
每到一个地方旅居,我尽可能借机考察一下当地的养老机构,以备不时之需。像“乐和”这种家庭式的养老公寓,还是头一次走进,感觉挺适合当地的现实需求。
李洁雇了一个人帮她照顾老人。人手不够时,女儿也会过来帮忙。“这是一件积德的事,我们都乐意做。”李洁说